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的当前位置:性爱吧 > 变态心理 > 慢性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慢性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2年2月22日 23:41 编辑:性爱吧

浏览:1次

随着抢救医学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以及生活方式变化,慢性病患者正在不断增加,慢性疾病会对患者造成长期的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心身医学理论,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健康和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相互作用。本文综合目前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讨论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即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慢性病对患者心理影响。

一.影响病人心理状态的因素

(一)疾病及其治疗

1.疾病所致的心理反应

疾病所致的心理反应是指疾病本身影响脑功能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易怒、急躁、情绪兴奋或抑郁等,尿毒症导致淡漠、呆滞、迟钝,胃癌引起食欲下降、神经虚弱等。只要消除躯体疾患,这些心理障碍也随之消除。

2.治疗所致的心理反应

治疗是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治疗和理疗、体疗等,这些治疗作用本身就可引起不同心理反应,如利血平可导致忧郁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可导致欣快状态,透析后不同阶段会出现欣快、焦虑与抑郁,心脏手术后经常发生谵妄状态等。疾病本身和治疗措施可能同时造成心理反应,如红斑狼疮和用以治疗红斑狼疮的皮质类固醇两者都可产生精神障碍。另外,疾病或治疗造成的疼痛也可以直接产生不良情绪反应。

(二)治疗环境与社会因素

1.治疗环境的影响

治疗环境包括门诊部、病房、治疗室等医疗环境,也包括在医院就诊时的医疗仪式,即排队挂号、候诊、诊治等步骤。一般情况下,医院建筑高大庄重、病房清洁卫生、医疗器械复杂有序、给予治疗的医师职位高年龄大、检查种类多等都会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治疗环境亦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过长的等待时间和复杂周折的手续过程引起焦躁、愤怒,过于庞大的仪器或特殊的环境引起不安,住院可能引起情绪被动、期待性与分离性焦虑、自觉性悔恨等。

2.社会支持与社会态度的影响

社会支持可以是给予信息和指导,给予关怀和教育,提供鼓励与保证,一般会对患者产生良好心理影响。但是,如果患者因病得以摆脱责任、减轻义务、获得同情、得到公费医疗等继发性获益,就容易出现夸大病情和迁延不愈等赔偿性神经症。

社会态度如有些人群对传染病、肿瘤、性传播疾病、精神病、残疾乃至皮肤病有异常恐惧、厌恶,表现出疏远、隔离、轻蔑、嫌弃等态度,就会对这些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如自卑、自我封闭。当疾病影响病人就业、升学、婚姻时,病人便可能出现讳疾忌医情况,忽视体内疾病信息,延缓求医。

(三)疾病主体

疾病作为一种应激源,其对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还取决于病人对自己疾病严重性的估计即对疾病的认知,病人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应对经验乃至于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因素。任何躯体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通过主体自身的认知作为中介。对同一种应激源的疾病,人的敏感性不同,会做出不同评价,产生积极应激或消极应激。个性特征决定着人对环境尤其是突然变故和转换(如疾病的产生)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对紧张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慢性病导致患者的心理变化

(一)社会现状

1.慢性病与慢性病患者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许多危重的急性病患者经抢救得以生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慢性病患者的绝对数量日趋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一般人群中因患慢性病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躯体或心理功能缺损,影响社会适应者,占患者总数的8%左右。当前,在我国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现代医学上无法将一些患病率高的疾病治愈,以致不少患者成为终身慢性病患者,其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及经济支出都面临许多问题。

2.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现实中大量的慢性病患者确实普遍存在着与疾病相关的心理反应,但由于行为表现并不显著突出,以及社会总体上对此问题认知水平有限,许多心理障碍并未被采取及时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表现,考虑患者自身患病情况,分析心理障碍原因,加以适当的康复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从而尽量减少慢性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

(二)慢性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1.透射性心理反应

慢性病患者可能产生外向和内向透射性心理反应。外向透射是指一些患者在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意念或遭受精神挫折时,将原因完全推诿于客观情况的表现。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与护理要求,经常责怪医师未精心治疗,责怪家人未尽心照料,好挑剔、任性、易感情用事,人际关系紧张。

内向投射患者则自我压制、压抑,有不能接受的意念、感情和冲动。如果患者以往是心理内倾者,或严于对己,则患病后容易产生自责,感到患病给家庭及他人带来负担,产生消极厌世意念,呈现出抑郁、自卑、退缩、甚至有自杀行动,以老年患者为甚。

两种透射性心理反应主要都是由于患者自己失去了对治疗的信心,从而生活信念动摇。为减轻或消除这类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肯定疗效,对患者给予鼓励,提供继续治疗的保证,家属应该耐心热情地照料,给予感情支持,采取关心同情的态度。

2.患者角色的适应

患病时,个体原有的社会身份被患者身份取代,取得患者角色。慢性病患者一旦进入患者角色,会慢慢察觉到这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治疗与护理。这一心理适应过程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疗,使患者能面对现实、执行医嘱、配合治疗。患者也可能因为得到继发性获益而使患者逐渐形成对患者角色的习惯化。

慢性病患者如果长期依赖于医师的治疗及他人的照顾进行休养,则患者角色便会成为巨大的障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妨碍疾病的好转。此时医师应注意建立共同参与的医疗模式,医患双方共同参加治疗方案的制定,或让患者对方案提出意见,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为日后恢复社会功能进行准备,以使其摆脱心理依赖,尽早达到心理上的康复。

总结与展望:

罹患疾病及其引发的相关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对患者心理造成综合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有损于心理健康。影响的强度、表现方式及持续时间与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社会环境及患者本身的特异性有关。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的持续会产生抑郁、退缩、自卑,要求家属感情支持,要求医生的鼓励和继续治疗的保证等心理反应。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本文仅从疾病对心理影响的角度加以讨论,但实际上许多心理障碍表现不完全是对疾病的心理反应,而主要是作为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躯体疾病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法律声明:本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版权所有 © 性爱吧- 为男女健康家庭幸福而努力!
Copyright © 201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12953号-1